返回
多元交流,共建低碳深圳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30 浏览次数:88

2021年11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与深圳市发改委联合印发《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开展区域、园区、社区、校园、建筑和企业六大类型的近零碳创建工作。目前,深圳市已全面启动两批共 56 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其中区域类2个、园区类9个、社区类4个、校园类12个、建筑类19个、企业类10个。

为宣传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提升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建设品牌影响力,2023年6月30日14:30—17:30,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指导、能源基金会和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市建设工程标准学会承办的《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培训会》在建科大楼五楼远程会议室举行。

本次培训由深圳市建设工程标准学会秘书长袁嘉妮主持。袁秘书长从国家到城市层面介绍了会议背景,阐述了深圳“近零碳”建设的必要性。会议邀请了深耕零碳领域的专家们,结合优秀试点案例介绍,引发行业强烈关注。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 曾庆郁处长致辞

虽然深圳已经成为全国、甚至是全球来讲都是一个很低碳的城市,碳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是北京、上海、广州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但是深圳总的碳排放量还是非常巨大的,必须要做出大量的减排行动。

为了保证深圳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和深圳市发改委在2021年提出了在深圳创建近零碳试点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踊跃支持。目前已经有两批入围的试点(56家),大概囊括了六类:区域、园区、社区、建筑、企业和学校。这些试点将会为推进深圳整个减碳的行动打下非常好的一个示范的意义。目前像新洲小学、华为数字能源、大梅沙社区等试点都得到了环保部、省、厅以及国际上的肯定,例如大梅沙已经列为国际上C40的近零碳试点的示范案例。

这次交流,一方面可以让第一批和第二批交流学习、互相借鉴,另一方面,对其他有需要开展创建的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知道如何创建近零碳试点,了解试点创建的要求和指标,为第三批或者第四批开展创建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撑。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毛洪伟致辞

在双碳背景下,我们有三个主战场,产业、交通和建筑。建筑这个主战场相对来说是最复杂的。因为建筑这个领域新建和既改并存,新建的建筑有降碳的需求,既有的建筑也有改造和运营的降碳需求。建筑领域周期很长,从建设、运营到拆改,有可能是几十年的周期都有低碳的客观需求。

建科院在城区、园区、校区、建筑单体等不同尺度作了很多探索和研究。例如未来大厦,不是把它当做一个办公楼,而是把它当做一个面向行业的开放的社会实验室。大家各种绿色技术、低碳技术集成,在里面可以做概念验证、中试研发、最后推广到工程应用。

在建筑领域,需要有大量的集体智慧、多元的创新才能完成。所以在这个交流会,希望能碰撞出更多的一些创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在生态局的带领下,对深圳的双碳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零碳校园的路径思考与技术辨识》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谭洪卫

谭教授从双碳国家战略背景下为我们分享了零碳校园的必要性,校园碳中和如何解决三个主要问题:组织保障、技术应用和评价考核。在实际过程中,如何对校园低碳技术进行辨识与选择。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智能研究中心副总监/高级工程师 郑剑娇

郑总详细解读了《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从编制背景、实施方案、试点建设概况、计划安排以及注意要点等方面进行深入说明。 

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分了六种类型,分别是区域、园区、社区、校园、建筑及企业,分别邀请各类型优秀试点项目进行案例分享。

片区案例——笋岗片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低碳技术事业部总经理 李鑫介绍了笋岗片区低碳化改造实施路径与亮点措施,从低碳市政、低碳建筑、低碳管理、低碳出行、低碳生活五大方面阐述了片区将要开展的改造内容。经过一系列品质提升与低碳改造,笋岗将成为罗湖低碳先锋城区的“绿色名片”。 

园区案例——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安托山总部园区

华为数字能源中国区低碳城市解决方案总监 游平对安托山基地近零碳园区进行案例分享。安托山基地是全球领先的近零碳园区示范,荣获2022年全球首个碳中和园区最高奖“碳中和绿点先锋奖”、深圳市“碳路先锋”称号、2022年城市绿色低碳场景示范基地等荣誉。园区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智慧能源管理、先进光储充一体化等方案,按照云-边-端协同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AI协同调度和园区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管理。 

社区案例——大梅沙社区

梅沙街道党工委委员、党建办主任 于凯对大梅沙社区低碳基础建设进行详细介绍,大梅沙社区低碳基础较好,建设亮点颇多。2022年11月,大梅沙近零碳社区建设经验登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引起广泛关注。除近零碳技术手段外,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使得大梅沙社区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动力。 

校园案例——锦田小学

深圳市锦田小学工会主席兼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王晓丽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锦田小学的近零碳校园建设情况,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了双碳工作给学校、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特别是锦田精心规划的低碳教育内容,有着丰富知识性,同时又充满趣味,将低碳的理念从小就种植在孩子的心中。

建筑案例——建科院未来大厦

深圳建科院未来大厦高级经理 牛润卓对未来大厦的低碳技术体系及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未来大厦是深圳建科院自主设计建造和使用的研发基地,是我国首宗带有碳排放指标出让的土地,是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签署的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框架下中方建筑节能板块2个示范项目之一。

项目总体定位为面向行业的开放实验室,有机、有爱、有趣·“三有”生活实验室,建筑功能以研发办公为主,兼具实验检测、展示体验、生活配套等多种功能。2019年5月入选中美建交四十周年40项科技成果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建筑能效提升示范项目展示绿色建筑成果,2021年10月荣获Active House10周年国际大奖(全球仅三项)。其中R3楼为科技部净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也全国首个走出实验室规模化应用全直流的建筑项目。 

企业案例——深圳大兴丰通雷克萨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大兴丰通雷克萨斯近零碳项目负责人 王玮介绍,深圳大兴丰通雷克萨斯2019年开业之初就对汽车电池回收、光伏发电、储能、生产设备碳减排、智能车联网等进行不断探索,努力促进汽车经销店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方向转型升级,于2022年2月17日,通过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碳中和认证,取得碳中和证书,正式成为全国首家零碳汽车经销店,是汽车行业在探索碳中和目标上的创新尝试,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

本次培训线上线下观众超一千人,获得行业内好评。专家们的解读详细、深入,内容丰富,案例生动,有助于行业深入理解。通过分享创新成果,探讨如何加强全市近零碳排放区建设,为实现低碳高效、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近零碳排放区建设需要全社会携手并进,也呼吁更多的主体参与到近零碳试点创建工作中,共创深圳绿色美好未来。